最興盛的鰭腳動物家族
最興盛的鰭腳動物是南極洲的食蟹海豹。1978年其總數(shù)量大約是1500百萬頭。估計現(xiàn)在的數(shù)量已大大減少了。


食蟹海豹屬于鰭足目,鰭腳類動物,又叫鋸齒海豹 ,是一種分布南半球海豹 ,因為靠鋸齒狀牙齒進食而得名。 體毛銀灰色,身長2米,遍布不規(guī)則黑斑點,頭部比其他海豹細,口部細長周圍有短同無明顯鬍鬚。捕獵時,可以入水深40米位置,維持大概5分鐘時間,雖然掛住「食蟹」個名,但主要糧食是磷蝦。 身體成流線型,是海豹之中游水游得最快。
雌性食蟹海豹體長多在2.16~2.41m,最長3.00m;食蟹海豹雄獸2.03~2.41m,最長2.57m,重200~300kg。嘴臉甚長,拱嘴頗像豬。每年1、 2月蛻毛,剛蛻毛后體背深褐,向腹面漸成亞麻色,體背和側面常有大褐色班,各鰭都是深色。頭骨短而輕。頰齒復雜,上、下頜各有5枚頰齒,各齒的主尖頭前有 1個、后有3個齒冠尖頭,適于過濾食物,屬名即葉狀齒之意。兩頭長1.95和1.85m的個體,小腸分別長15.9和15.7m。大腸0.76都 0.72m。以南極類似糠蝦的黑眼蝦為食,占其食物的90%。10~12月交尾,孕期9個月,成體獸受孕率占80%,9~11月在浮冰上產(chǎn)仔。哺乳期約4 周。生長迅速,2~3年性成熟。發(fā)現(xiàn)有39歲的個體。喜獨棲,在冰上行動迅速,是鰭腳類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分布于南極大陸周圍浮冰上,呈環(huán)極性分布。有的也達新西蘭、澳大利亞、南非和南美南端。其屬名來自希臘語,前半部(Lobs)即瓣狀,后半部(odous)意齒,是因其頰齒呈瓣狀。種名也來自希臘語,即蟹+吃,錯誤地認為蟹是其食物。
本文由網(wǎng)上采集發(fā)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bdwskj.com/dwzz/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