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著作。全書共21卷,上起周穆王十二年(990)西征犬戎(約前947),下至智伯被滅(前453),歷時500余年。分別記載了周朝王室和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之事,是各國歷史資料的整理加工與匯編。各國“語”在全書所占比例各不相同,每一國記敘事跡亦各有其側(cè)重。但在內(nèi)容上有很強的倫理傾向,弘揚德的精神,尊崇禮的規(guī)范,認為“禮”是治國之本,且非常突出忠君思想。其政治觀也比較進步,反對專制和腐敗,重視民意與賢才,具有濃重的民本思想。所記歷史事件與傳說涉及春秋時期經(jīng)濟、財政、軍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方面,對研究先秦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作用。
司馬遷有言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最早提到其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李昂等也都認同此觀點,還把《國語》稱為《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
本文由網(wǎng)上采集發(fā)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bdwskj.com/sjzz/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