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于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而我國現(xiàn)存下來最古老的山水畫當(dāng)屬《游春圖》

《游春圖》,作者展子虔,是北齊至隋之間(約550—600)的一位大畫家。這幅經(jīng)宋徽宗題寫的《游春圖》卷,是畫家傳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的畫卷。為長卷,絹本,橫80.5厘米,設(shè)色縱43厘米。此圖描繪了江南二月桃杏爭艷時人們春游時的情景。全畫以自然景色為主,放目遠眺:青山聳峙,江流無際,花團錦族,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點綴其間。筆法細勁流利。在設(shè)色和用筆上,頗為古意盎然,山巒樹石皆空勾無皴,但線條已有輕重、頓挫的變化。以濃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機。
這幅畫的技法特點是以線勾描物象,色彩明麗,人物直接以粉點染。其雙勾夾葉法和點花法等對唐李思訓(xùn)一派青綠山水產(chǎn)生很大影響?!队未簣D》的出現(xiàn),結(jié)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樹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階段,使山水畫進人青綠重彩工整細巧的薪新階段。
本文由網(wǎng)上采集發(fā)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bdwskj.com/sjzz/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