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被譽為紅山文化象征的紅山文化玉龍在內蒙古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xiāng)”。
紅山文化玉龍通高26厘米,墨綠色,體卷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2.9厘米。龍首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1/3以上,與內曲的軀體相合,造成一種飛騰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玉龍形象帶有濃重的幻想色彩,已經顯示出成熟龍形的諸多因素。龍體正中有一個小穿孔,以穿繩懸掛,若穿繩懸起,龍的首尾正好呈向下的水平狀態(tài),可見孔的位置經過了精密選擇。整個龍體恰如一條即將出水的巨龍,翻騰而起,氣勢雄渾"。
本文由網上采集發(fā)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bdwskj.com/sjzz/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