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應縣城內(nèi)西北佛宮寺內(nèi)的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完畢,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塔,是我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也是唯--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于“前塔后殿”的布局。木塔建造在4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5層6檐,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9層。因底層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觀為6層屋檐。各層均用內(nèi)、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nèi)有8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曾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去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約2600多噸重。
木塔雄偉壯觀,瑰麗精巧,體態(tài)和諧,雍容大方,整體比例適當,在藝術構圖上有著相當嚴密的幾何關系,迷宮一樣的木構架將結構機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即使從今人的眼光看,也具有超群的魅力。
本文由網(wǎng)上采集發(fā)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bdwskj.com/zgzz/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