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在清乾隆時編纂,經(jīng)10年編成,是中國古代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等四部,故名四庫。
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36000余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xiàn)資料。“四庫”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jīng)、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的圖書,故稱“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xué)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閱,這是編纂《四庫全書》的社會基礎(chǔ)。此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是一部重要的目錄學(xué)著作。
本文由網(wǎng)上采集發(fā)布,不代表我們立場,轉(zhuǎn)載聯(lián)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bdwskj.com/sjzz/442.html